No.8:六位女將單站獨得百萬美元
LPGA正往好的方向走,那就是大幅提高大賽的獎金水準,進而和一般比賽做出區別,結果U.S. Women's Open Conducted by the USGA(美國女子公開賽)在新任美國高協執行長Mike Whan(麥克‧韋恩)的大力支持下,從原本的五百五十萬飆升至一千萬美元,也讓韓裔澳洲選手李旻智(Minjee Lee)享受到一役大賺一百八十萬美元的甜蜜滋味,總計2022年共有六位選手單站獨得一百萬美元。[詳全文] |
No.9:史上第二年輕的世界球后
加入LPGA的菜鳥球季榮登世界球后寶座,除了實力夠強之外,更需要一點機運。年僅十九歲的泰國新生代好手Atthaya Thitikul(阿塔雅‧提蒂卡),今年成功把握住千載難逢的機會,雖然僅僅贏得兩座冠軍,但剛好碰上世界排名前茅選手平均積分處於低檔水準,成為自2017年的韓國女將朴城炫(Sung Hyun Park)之後,另一位完成這項壯舉的LPGA最佳新人。[詳全文] |
No.10:高球生涯永遠不嫌晚
每隔幾年,高壇都會出現老來俏的驚奇故事! Steven Alker(史蒂芬‧艾爾克)成為高球生涯五十歲才開始的勵志教材,直到五十歲後才邁向生涯高峰,今年在冠巡賽勇奪四勝,包括KitchenAid Senior PGA Championship(長春PGA錦標賽),另有四個第二和五個第三,全年大賺3,554,425美元,外加Charles Schwab Cup(嘉信盃)積分王的年終百萬美元分紅。[詳全文] |
No.11:俞俊安順利打進美巡賽
相較於去年徐薇淩突破LPGA首勝,今年的旅美女子選手的表現相對失色,好不容易組成六人軍團,最後只有徐薇淩和錢珮芸守住百大種子權,所幸侯羽桑和李旻「補考」過關。稍稍讓人感到安慰的是,俞俊安經過一年的光巡賽磨練,順利取得美巡賽資格,世界排名一百八十八也超越潘政琮,榮登台灣一哥寶座,而程思嘉則在愛巡賽重溫冠軍滋味,可惜仍不足以重返女子大聯盟。[詳全文] |
No.12:詹世昌兩冠笑傲亞巡賽,蔡佩穎突破日巡賽首勝
各大巡迴賽陸續封關,但全球各地仍有比賽在進行,像男、女台巡賽本週分別上演台豐ADT公開賽和台灣大哥大女子公開賽,接著準備迎接耶誕假期,然後就是2023年球季了!趁著這個新舊球季交替的空檔,羅開高爾夫頻道編輯部照例進入倒數計時,首先回顧幾位旅外選手的優異表現,其中詹世昌兩度稱霸亞巡賽,而蔡佩穎也在歷經多年拚戰後突破日巡賽首勝。[詳全文] |
日本黃金世代女將飛越太平洋
對日本女子高爾夫軍團來說,2019年無疑是轉折的一年。
在那之前,日巡賽掀起了「韓流現象」,九年內席捲七座獎金女王頭銜,其中安宣柱(Ahn Sun-ju)四度稱霸,兩度封后的Bo Mee Lee(李寶美)更在2015年創下單季最高獎金紀錄的230,497,057日圓,另一位是全美貞(Mi-jeong Jeon)。[詳全文] |
高爾夫選手大發利市
在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的龐大金援下,LIV Golf Invitational Series(利夫邀請系列賽)衝擊既有的高爾夫巡迴賽生態,不過選手們或許要感謝Greg Norman(葛瑞‧諾曼)再度「搗亂」,才有今天這波驚人的獎金噴出行情,非但二千萬美元級的高階賽事(elevated status)呈現跳躍式增加,美、世巡賽更雙雙推出保障底薪制度。[詳全文] |
直升美巡賽是好事,但實力才能站穩一席之地!
多年來,無論業餘時期表現多麼出色,任何選手轉職業都要通過資格賽測試才能前進美巡賽,2013年起更只能先在旗下的光巡賽接受磨練,除非以外卡身份賺取足夠的聯邦快遞盃積分或贏得冠軍,才能晉身正式會員,不過從明年六月起,美國大學業餘選手只要表現突出,就有機會無縫接軌美巡賽戰場,甚至如果被列為超級球星,也能提前取得美巡賽資格。[詳全文] |
女子排名又在懲罰多打比賽的人
原來如果女子世界排名制度沒有「懲罰」多打比賽的人,高寶璟上週就應該成功演出「鳯還巢」的戲碼,不過在採取平均制的不利因素下,雖然總分多了提蒂卡76.7分,但除以五十五場比賽後為6.97分,也讓少打十二場的提蒂卡,以7.13分榮登史上第十六位球后。[詳全文] |
麥克羅伊二度破「魔咒」,重新啟動世界排名統治期
世界排名第八似乎是球王的「魔咒」,跌破後鮮少有人能夠回到原來的寶座,直到2013年三月的Tiger Woods(老虎‧伍茲),當時以一座Arnold Palmer Invitational presented by Mastercard(阿諾帕瑪邀請賽)冠軍,終結了北愛爾蘭名將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連續三十二週的統治期,生涯第十一度,同時也是最後一次攻佔世界排名之巔。[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