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瑞克的最難承受之重:怎麼又是第二名?
職業高壇常常流行「悲情色彩選手」的話題,意指球技一流(這裡說的是世界排名前十),但名列第二名的機會總是比拿獎盃的次數來得多的選手。最有名的例子在美巡賽有Davis Love III(戴維斯‧洛夫),歐巡賽則有Padrai Harrinton(派洛‧哈靈頓),這兩位選手職業生涯所累積的第二名都超過二十次。現在,這兩位選手顯然已經告別悲情了,除了最近第二名變少了之外,他們的世界排名也跌出十五名外了。[詳全文] |
亞巡賽選手日益精壯,歐巡賽中爭相出頭
2005年球季,泰國選手Thaworn Wiratchant(塔旺‧維拉強)拼鬥了一年二十六場比賽,最後以510,122美元成為史上第一位單季獎金突破五十萬美元的亞巡賽選手。然而,今年球季才進行到四月而已,暫居獎金王的Jeev Milkha Singh(吉夫‧米哈辛)已經率先突破三十七萬美元,看來今年極有可能再創亞巡賽新高紀錄。當然,這一切都得歸功於歐、亞共同巡賽的場數增加;當然,這一切也都是因為亞巡賽選手的競爭力愈來愈強,從原本只是陪打的角色,現在已經進步到具備拿下冠軍的實力了。[詳全文] |
伊森奧爾暫居國巡賽龍頭
每一年球季初,國巡賽總是出現一、兩位表現特別突出的選手,今年也沒有例外,只不過從年紀來看,似乎稍嫌老了些。無庸置疑,有美巡賽小聯盟之稱的國巡賽,近來所孕育出來的球王大都是些二字頭的年輕好手,但今年卻有可能出現三字頭的獎金王。現年三十七歲的Tripp Isenhour(崔普‧伊森奧爾),靠著五場比賽贏得兩勝的佳績,目前暫居龍頭寶座,明年的美巡賽資格卡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詳全文] |
米克森啟動,邁向「老虎式大滿貫」!
零勝四十二敗,這是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在2004年名人賽前的四大賽戰績。當然,巡迴賽中有太多選手遲遲無法拿下生涯的第一座四大賽,但因為是米克森,因為米克森曾經多年盤踞世界老二的位置,所以四十二敗顯得格外引人訝異。然而,隨著兩年前在奧古斯塔贏球,似乎在徹底「解放」之後,贏取四大賽對於米克森來說,變得容易多了。[詳全文] |
雙一號木桿再度發威,米克森連兩週獲勝!
一個多禮拜前,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在BellSouth Classic(貝爾南方公開賽)最後技驚全場,竟然以十三桿之差輕鬆衛冕冠軍寶座。然而,米克森在桿袋中一口氣放進了兩支一號木桿,教人嘖嘖稱奇。同樣的兩支Callaway Fusion FT3一號木桿,一支是四十六吋,九度,左弧傾向(draw),另一支則是四十五吋,九度半,右弧傾向(Fade),這回則開拔到奧古斯塔,雖然不復見八成以上的成功率,但最後證明是米克森贏球的致勝功臣。[詳全文] |
納貝斯克:「韋珀續集」之序曲?
千禧年以前,Annika Sorenstam(阿妮卡‧索倫絲坦)是很厲害,但一山還有一山高,因為當時被公認為「老虎級」的選手不是她,而是澳洲的Karrie Webb(凱瑞‧韋珀)。這位1996年以菜鳥身份贏得LPGA巡迴賽獎金后座的年輕選手,接下來又贏了兩個獎金后座,聲勢在2000年達到顛峰,與當時的Tiger Woods(老虎‧伍茲)並列高壇兩大老虎。然而,沒有人會永遠站在山頂,就在伍茲在兩年後又攀上另一個峰頂,而「女老虎」韋珀卻不支倒地,除了不敵索倫絲坦之外,個人成績一年比一年退步。[詳全文] |
索倫絲坦再次挑戰大滿貫!
女子年度四大賽之首的Kraft Nabisco Championship(納貝斯克錦標賽),剛好比奧古斯塔的名人賽提前一週舉行,也正式點燃了年度大滿貫的新聞話題。儘管今年更多的話題是集中在年紀二字頭,甚至更小的選手,以及那些來自亞洲的黃色臉孔,不過無可避免地,既然是年度的第一戰,Annika Sorensatam(阿妮卡‧索倫絲坦)總是要讓人有所期待。去年這個時候,索倫絲坦順利為自己搶得大滿實的第一支腳,接著LPGA錦標賽又摘下冠軍,使得後半年的表現讓人充滿了期待。[詳全文] |
新人競相秀巨砲,力爭年度新人王!
今年球季前四分之一的美巡賽很不尋常,雖然Tiger Woods(老虎‧伍茲)拿下兩座冠軍,不過在獎金榜卻只能排在第三位。至於眾所矚目的五大天王,抱歉!這些過去的常勝軍截至目前為止一座冠軍都沒有,只有Vijay Singh(維傑‧辛)靠著多場前十的穩定表現,獎金榜還能維持在第七位。五大天王都靠邊站,那麼讓人好奇的是,誰是現階段的獎金王呢?答案是Rory Sabbatini(羅瑞‧沙巴提尼),他這一季拿下一座冠軍和兩個第二名,職業生涯首度站上獎金王的寶座。[詳全文] |
亞巡賽的百萬球王?
無可否認,亞巡賽近幾年的壯大,其實絕對跟歐巡賽的海外策略有關。從1999年B&H Malaysian Open(馬來西亞公開賽)正式納入歐巡賽之中,這個全球第二大的高爾夫巡迴賽,除了帶來實力堅強的選手,也吸引了更多的資金贊助和國際媒體。另外一方面,亞巡賽從剛開始只是陪打的份,到後來展現扳倒歐巡賽好手的實力,顯示當地選手成長的動能不斷被刺激出來。與歐巡賽合作確實能夠刺激亞巡賽選手的成長,不過更正面的則是媒體的現場實況轉播,因而提高亞巡賽選手的國際能見度。[詳全文] |
英格蘭人落難日!
高爾夫史上在最關鍵的時候軟手,接著還能夠贏球者,大概以Retief Goosen(瑞提夫‧古森)2001年最為有名吧。現年三十四歲的英格蘭選手Greg Owen(葛瑞‧歐文)試圖在Bay Hill Invitational(灣丘邀請賽)上演相同的戲碼,不過高爾夫之神顯然不站在他那一邊,最後一洞的柏忌讓他無緣將比賽帶進延長賽之中。[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