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任性,爆出破十桿數
看著John Daly(約翰‧達利)在Bay Hill Golf Club(灣丘高爾俱樂部)「又一次」地展現讓許多人無法認同的任性行為時,不知道球場主人Arnold Palmer(阿諾‧帕瑪)心裡作何感想。這位外號叫作「浪子」的高爾夫選手,去年靠著Buick Invitational(別克邀請賽),正式回到美巡賽的冠軍行列中,原本大家以為他會從此改性,不過達利的「隨性所至」顯然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詳全文] |
美巡賽的出場費爭議?
一場職業高爾夫比賽中,誰能贏得比賽固然重要,因為這是每一位球迷的期待,但看在贊助商和主辦單位眼裡,哪些選手,或者說應該有多少一流選手會前來參賽,似乎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為什麼呢?花了四、五百萬美元贊助一場美巡賽,結果一個知名選手也沒有,試問這會激起多少的媒體焦點呢?當然更直接影響到現場的票房以及其他商業邊際效應。[詳全文] |
強者恆強,二線選手靠邊站
美巡賽臥虎藏龍,總是會有一些選手在某些比賽突然竄升至領先榜,擊敗賽前最被看好的選手,意外地拿下冠軍。然而,今年美巡賽已經進行了十一場,除了原本就沒有大頭參加的Chrysler Classic of Tucson(土桑克萊斯勒菁英賽)之外,其他十場竟然全都是由名將拿下最後的冠軍,使得2005年季初的美巡賽,形成了頂尖高手完全主宰的現象,而所謂的二、三線選手最多只有屈居第二的位置。[詳全文] |
走過悲情,哈靈頓不再第二名?
愛爾蘭名將Padraig Harrington(派崔格‧哈靈頓)再一次躋身至比賽的領先群之中,不過根據他過去的經驗,很多人也許會這樣猜側:哈靈頓會不會再一次名列第二呢?然而,Honda Classic(本田菁英賽)卻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答案。這位世界排名最高的歐洲選手可不願再當一次老二,最後靠著Vijay Singh(維傑‧辛)三呎推桿不進的「大放送」,拿下職業生涯第一座美巡賽冠軍。[詳全文] |
伍茲回來了!
換了教練,換了球桿,然後完成終身大事,Tiger Woods(老虎‧伍茲)從另一個低潮,慢慢向上緩緩爬升。經過將近六個多月的努力,共八場比賽,這位前世界球王總算能夠把「前」字給去掉,並大方地把這個封號奉送給Vijay Singh(維傑‧辛)。從去年十月到今年的八場正式比賽中,伍茲共拿下三座冠軍,一個第二,一個第三,在在顯示他已經恢復昔日高壇霸主的主宰氣勢。[詳全文] |
雨勢衝擊,日產公開賽只打了兩回合
Nissan Open(日產公開賽)已經打了四天了,不過老天爺可不賞臉,一連四天在Riviera Country Club(里維耶拉鄉村俱樂部)下了不少雨水,使得全場沒有一位選手打超過三十七洞。如果照這樣的雨勢繼續下去的話,主辦單位不諱言表示,最後結果可能由並列領先的Adam Scott(亞當‧史考特)和Chad Campbell(查德‧坎貝爾)進行延長驟死賽來分出勝負。[詳全文] |
索倫絲坦面臨婚姻觸礁
Annika Sorenstam(阿妮卡‧索倫絲坦)的高球事業正值顛峰,但職業場上得意,並不意味著情場也會跟著得意。據美國Golfweek(高爾夫雜誌)報導指出,索倫絲坦已於今年二月四日,正式對結婚八年的丈夫David Esch(大衛‧艾許)提出離婚,而她本人也在日前證實這樣的消息,並尋求最適當的處理結果。[詳全文] |
曾雅妮受邀參加佛度訓練營
因為盧曉晴缺席而遞補參加的台灣青少女高爾夫好手曾雅妮,在今年元月十九至二十日於香港高爾夫俱樂部舉行的第一屆佛度國際盃邀請賽,奪得女子組總冠軍之後,又幸運地碰到一件令她驚喜的事。曾雅妮接到來自高爾夫名人Nick Faldo(尼克‧佛度)的邀請,參加他設在美國加州的佛度高爾夫學院訓練營,時間則是二月十一至十九日。[詳全文] |
葉慈躋身百萬美元俱樂部
相對於美國、歐洲、日本和澳洲巡迴賽的成熟發展,亞巡賽其實算是個相當新興的巡迴賽,從獎金規模較小便可見一斑。然而,不知不覺十年過去了,即使巡迴賽的贊助資源相當有限,還是有不少選手跨過百萬美元的里程碑,其中已經在亞洲打滾十年的Simon Yates(賽蒙‧葉慈),也在今年成為亞巡賽史上第四位生涯累積獎金超過百萬美元的選手。[詳全文] |
換上新球衣,米克森更上層樓!
該怎麼說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呢?或者可以確定這樣的論點:職業高爾夫世界中沒有絕對的東西,似乎唯有贏球才是最絕對的註腳。五個多月前,就在萊德盃前夕,米克森在歐美兩軍大戰前選擇換掉手上使用多年的球桿,這著實犯了兵家大忌。美國隊在自家的球場慘敗給歐洲聯軍,米克森更是背到四連敗,再一次證實換球桿是一個極大的錯誤決定。敗軍不言勇,米克森當時摸著鼻子認了[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