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要轉台了嗎?
巡迴賽常常出現「輸贏差最大」的結局,公認最豪賭的賽局莫過於Tour Championship(巡迴錦標賽),極有可能因為一記短推失誤,當場輸掉七百五十七萬六千美元,不過能夠打進這場美巡年終大賽的選手,基本上都已經很有錢了,差別只是銀行戶頭上的數字變化。一般比賽可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對於那些以非會員身份參加某巡迴賽的選手來說,輸贏之間卻是截然不同的命運[詳全文] |
旅日選手重新擄獲焦點!
曾雅妮何時止跌回升呢?目前暫時看不到樂觀跡象,不過台灣後起之秀倒是挺爭氣的,像徐薇淩歷經兩年奮戰,終於通過Symetra Tour(辛梅塔巡迴賽)的考驗。更讓人充滿想像空間的是職業新鮮人李旻,第一年赴美尋夢便挺進年終十強的畢業名單,明年將可以和曾雅妮及龔怡萍同台競技。盧曉晴最近一年在東瀛戰場拿下三勝[詳全文] |
盧曉晴單季兩勝,獎金榜躍居第五位
看來盧曉晴選擇繼續留在日本是正確的決定!週日在賀滋縣的Biwako Country Club Ritto Mikami Course(琵琶湖鄉村俱樂部粟東三上球場)大發神威,決賽日攻下六十七桿,後來居上贏得日巡賽年度第三場大賽Japan Women's Open Golf Championship(日本女子公開賽),獎金榜躍居第五位。這是盧曉晴最近一年來所拿下的第三勝,而且全都是逆轉勝[詳全文] |
讓好,變更好?裙襬搖搖「轟」動起來!
一場成功的職業賽,背後有著許多人的努力,比賽不是只有錢到位就夠味,主辦比賽者的中心思想,影響觀眾看這場比賽的感受,其中還有著工作人員的創意,人人都是成功比賽的元素之一,缺一不可。為了讓台灣人到美國辦的LPGA能有不同的歷史貢獻,主辦方裙襬搖搖高爾夫基金會會長王政松九月特別到了美國,拜會跟比賽有關的許多重要人士。[詳全文] |
幾家歡樂幾家愁!
職業高爾夫巡迴賽的層層分級愈來愈明顯,各大巡迴賽旗下都有屬於自己的「小聯盟」,不過從來沒有像今年這麼特別,高達四位選手在季中直升「大聯盟」,裡頭包括咱們的詹世昌。眾所周知,基於鼓勵優秀的「小聯盟」選手,各大巡迴賽明文規定只要單季贏得三勝,「升級」資格立即生效,像美巡賽被排在第二十七類,隔年的正式球季更位居二十二類[詳全文] |
給徐薇淩喝采,為李旻打氣!
前世界球后曾雅妮持續低迷,龔怡萍遲遲打不出攻佔版面的成績單,不過兩位在LPGA旗下Symetra Tour(辛梅塔巡迴賽)打拼的一字頭小將,反而讓人充滿不少想像空間,其中徐薇淩確定升上「大聯盟」,而小一屆的菜鳥選手李旻,上週也用單季第二場第二名,重返年終十強的安全名單內。現年十九歲的徐薇淩,2012年十月轉入職業,雖未考取LPGA,至少搶下辛巡賽的一席之地[詳全文] |
聯邦快遞盃的實力與僥倖!
千萬美元的聯邦快遞盃進入緊張刺激的季後賽四部曲了,不過老實說,筆者並不太認同美巡賽官方設計的遊戲規則,甚至覺得充其量只是個僥倖大於實力的樂透開獎。基本上,逐步從一百二十五人淘汰至三十強,然後在亞特蘭大的East Lake Golf Club(東湖高爾夫俱樂部)決定勝負,確實打造極具張力的年終系列戰。美中不足的是,全年表現最佳的選手,不見得是最後的贏家[詳全文] |
小麥領先美、歐獎金王,三連勝開球距離326碼
英國公開賽前,北愛爾蘭名將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還威脅不到美、歐巡賽的獎金王,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一波三連勝的瘋狂攻勢兩邊通吃,雙雙躍居首位,前者累積6,965,896美元,後者更飆升至5,120,709歐元,保有領先近三百萬歐元的優勢。麥克羅伊的這波高峰高可追溯至五月底的BMW PGA Championship(歐洲PGA錦標賽)[詳全文] |
高壇新霸主?
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總是喜歡證明別人是錯的!像2011年在奧古斯塔的崩盤秀,兩個月後馬上用橫掃美國公開賽冠軍之作,當場叫那些大聲唱衰他的人閉嘴。隔年的 Players Championship(球員錦標賽)到美國公開賽期間,麥克羅伊五戰四淘汰,當時許多人都在討論是不是和前女網球后Caroline Wozniacki(卡洛琳‧瓦茲尼雅琪)高調談情影響了表現,結果又以八桿之差稱霸PGA錦標賽。[詳全文] |
賈西亞難脫老二命,卻取得挑戰球王資格
時序從七月變成八月,戰場從英式濱海球場變成美式林地球場,決賽出發狀況從落後七桿變成領先三桿,不過和前一週兵敗RBC Canadian Open(加拿大公開賽)的美國選手Jim Furyk(吉姆‧佛瑞克)一樣,西班牙名將Sergio Garcia(瑟吉歐‧賈西亞)還是無法擺脫悲情老二的命運,連兩場重量級的賽事均敗給同樣的對手-重新登上世界球王寶座的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