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歐秋雅時代」的球后爭霸戰!
相較於兩年前曾雅妮贏得LPGA錦標賽,後來世界排名衝高至第二位,今年四月初在納貝斯克錦標賽搶下生涯第二座四大賽冠軍,排名又重返同樣的位置,其所展現的意義可說完全不同。當時,還是新人的曾雅妮只不過襯托出Lorena Ochoa(蘿蓮娜‧歐秋雅)的不可一世,兩人積分相差十萬八千里,不過女子高壇兩年來變化莫測,台灣人現在也有機會站上世界第一。[詳全文] |
石川遼VS.麥克伊羅
一位是去年創造十八歲紀錄的日本球王,一位是差點以二十歲贏得歐巡賽獎金王,兩位年輕的Young Gun未來被看好是「後老虎時代」的接班人,不過今年開季表現平平。然而,就在週日的決賽回合,就在太平洋兩岸的不同巡迴賽,兩個年輕小伙子看起來不太可能贏得冠軍,沒想到一位狂飆破紀錄的五十八桿,一位轟出無懈可擊的六十二桿,分別打下六和四桿的逆轉勝。[詳全文] |
終結兩年冠軍荒後,艾爾斯、佛瑞克單季兩勝!
美巡賽今年球季截至目前為止十五週進行了十七場比賽,出現兩位贏得雙勝的選手,一位是Ernie Els(厄尼‧艾爾斯),一位是Jim Furyk(吉姆‧佛瑞克)。有趣的是,兩位都是名將級選手,兩位都擁有美國公開賽冠軍頭銜,但兩位也都在過去兩年贏不了美巡賽冠軍。這兩位頂尖選手不贏則矣,一贏就是兩勝,艾爾斯在名人賽之前打下二連勝,而佛瑞克則在最近四場比賽搶下兩座桂冠。[詳全文] |
韓流帶動韓國商標,曾雅妮卻帶不到台灣!
也許韓國人在國際運動比賽搞小動作常常讓人看得快要抓狂,但無可否認的是,經過十多年投入高爾夫發展,他們在這一塊開始進入收割的階段了。高爾夫大概是全世界中最不受身材因素限制的運動之一了,無論是高、矮、胖、瘦、老、少、中、青,只要你打得夠準,抓的博蒂夠多,吃下的柏忌夠少,你就有機會在最高殿堂贏球。[詳全文] |
高爾夫名人賽的微笑曲線
米克森與曾雅妮,兩位四大賽新出爐的男女得主,贏得大賽的過程都有其相同之處,曾雅妮說她用『微笑』化解排山倒海般的壓力,只要感覺到壓力,她就展開微笑回應。米克森在今天的過程也是,表現良好時拉弓揮拳原本正常,表現失常或是感覺壓力湧現,就看到他滿臉堆滿笑容,原來『微笑』才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呀![詳全文] |
五十歲後的天空!
想想看,三十歲的Pete Sampras(彼特‧山普拉斯)在做什麼?再想想看,四十歲後的Michael Jordan(麥克‧喬丹)又在做什麼呢?前者高掛球拍,某年的某一天和現役球王Rodger Federer(羅傑‧費德勒)來場表演賽,過過球迷圍繞的乾癮;後者再也跟不上Kobe Bryant(柯比‧布蘭特)或LeBron James(勒布隆‧詹姆斯)的腳步,最近砸下二億七千五百萬美元,入主夏洛特山猫,當起NBA球隊老闆。那高壇的Tiger Woods(老虎‧伍茲),當在美巡賽的光環不再,又能做什麼呢?[詳全文] |
同一VS. 亞巡賽,下週起正面對決!
去年首度開張的同一亞洲巡迴賽,今年再從原本的五場比賽加碼至十一場,而且場場總獎金一百萬美元起跳。新球季預計下週在麓山國際鄉村俱樂部由Luxehills Chengdu Open(成都麓山公開賽)揭開序幕,這也正式點燃和亞巡賽敵對競爭的戰火。同一巡迴賽的創始成員包括中高協、韓國高協,以及韓、澳巡迴賽,總獎金一千三百萬美元的規模。[詳全文] |
呂偉智VS.詹益信VS.林文鴻
看到這三個名字?你能聯想到什麼呢?儘管三人目前在職業高壇的成就,加總起來還比不上林文堂一人,但從三人的出生年1977、1978和1979來看,以及他們去年的奮戰精神和突破自我,倒也讓我們看到台灣男子高壇的未來希望。1977到1979年之間,意味著生涯正邁入菁華的三字頭階段,因為經過二字頭的錘鍊,一切都在這個階段更成熟,林文堂就是成功的典範。[詳全文] |
好樣的台灣人,南北半球兩地開花!
這是令人雀躍的一天!週日下午兩點多,打開電腦登入澳巡官網一看,計分榜第一排位置就是咱們的曾雅妮。幾個小時之後,日巡賽的計分榜首位則出現了七個平假名拼音的名字,沒錯那就是旅日的魏筠潔。兩位相差九歲的台灣旅外女將,就在同一週的不同比賽,一場是澳、歐巡賽共同認可的賽事,一場是日巡賽,同樣以六十六桿作收,同樣以戲劇性的方式逆轉獲勝。[詳全文] |
世界女子巡迴賽?
全世界的職業高爾夫巡迴賽英文名稱普遍有PGA Tour字眼,但這個招牌有其專利,後來者必需加上別名,例如PGA European Tour,或者咱們的Taiwan PGA Tour。因此,為了區別彼此差異,書寫成中文時自然會把以美國為主的PGA Tour叫做美國巡迴賽,其他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歐洲、日本、亞洲、澳洲、台灣等巡迴賽了。同樣的,LPGA Tour也有先來後到的遊戲規則,美國又拿走這個註冊商標。[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