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開新主張
球事e新聞
桿弟小報告
開心小白球
高爾夫教室
高球搶先報
瑪麗會客室
高球電視台
 
No.20:曾雅妮贏了十七桿!

這個球季落幕了!全球各地的正式巡迴賽,通常也只有在耶誕新年這兩個多禮拜才能稍稍喘一口氣,接著馬上又要迎接新的球季。趁著除歲迎新的空檔,羅開高爾夫頻道編輯部特別編選年度新聞二十則,從現在開始,和讀者一起倒數至明年Mercedes Championship(賓士錦標賽)開戰。誰要擔任年終倒數第一炮呢?在此千萬莫怪編輯群的愛國私心,除了列入多位國內選手之外,還讓咱們的曾雅妮佔了十分之一的版面。[詳全文]
曾雅妮帶動LPGA in Taiwan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曾雅妮剛剛通過LPGA資格考,返國後在揚昇台北會館舉行一場媒體座談會,當時參與的記者大概十根手指數得出來。然而,十二個月的發展真大,曾雅妮從原本沒沒無聞躍居世界第二,所接受的待遇跟著水漲船高,一場在立法院舉行的記者會不但擠滿各大電子媒體和平面媒體,台上更坐著五位國民黨立委和體委會的處長,職業高爾夫的現實冷暖嶄露無遺。[詳全文]
少年得志真的大不幸嗎?

除了Tiger Woods(老虎‧伍茲)還在的那七、八年光陰外,二字頭選手從來不是美巡賽的主要因子,不過今年球季卻讓人耳目一新,全年竟贏了十四座冠軍。值得一提的是,這十四座冠軍分佈在十二個不同的名字,其中成名已久的Adam Scott(亞當‧史考特)和Sergio Garcia(瑟吉歐‧賈西亞)僅各貢獻一勝,讓人感覺到一股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氣勢正侵襲著世界龍頭巡迴賽。職業巡迴賽近年來確實已經有年輕化的趨勢了,目前還在唸高中的石川遼(Ryo Ishikawa),卻把Young Gun的定義向前推了好幾歲。[詳全文]
保持世界排名五十,國際八大賽自由進出

隨著UBS Hong Kong Open(香港公開賽)一戰成名,林文堂點燃台灣球迷看到國內男子選手打進四大賽的希望。這位來自新豐球場的中生代選手,上週雖然和呂文德在觀瀾湖世界盃僅交出並列二十四名的成績,不過新出爐的世界排名不費一兵一卒,靠著參賽場數較少的優勢,比前一週還小幅上升了一個席次,正式挺進五十大之林,目前剛好排在車尾。他在世界盃期間也表示為了搶進五十名,除了原本就已經要參加的Volvo Masters of Asia(亞洲名人賽)之外,臨時增加柬埔寨的行程。[詳全文]
好樣的林文堂

看球賽,總要摻雜著主觀情緒才會好看,所以四大賽固然精采、刺激,畢竟少了一點切身感,誰贏好像都跟自己不相干。但是,有了林文堂領銜主演的UBS Hong Kong Open(香港公開賽)可不一樣了,他的每一記揮桿和每一記推桿頻頻撩動著支持者起伏的心跳,尤其正規賽最後一洞那記從洞口溜走的四呎冠軍博蒂推桿,整個人幾乎被潑了一盆冷水,當時的念頭就是:「完了!」[詳全文]
年終世界排名五十,林文堂明年四大賽有譜

要不是印度選手Jeev Milkha Singh(吉夫‧米哈辛)贏得五百萬美元級的Barclays Singapore Open(新加坡公開賽),剛剛在UBS Hong Kong Open(香港公開賽)封王的林文堂就有機會問鼎年度的亞巡賽獎金王。這位現年三十四歲的台灣選手目前已經穩居獎金榜前三名,取得明年WGC-CA錦標賽資格,接下來更有機會挑戰年終世界排名前五十,如此可預約奧古斯塔的門票。林文堂的平均積分為2.345分,與四十七名的Kevin Sutherland(凱文‧薩德蘭)差距為0.092分,與五十名的北愛爾蘭選手Rory McIlroy(羅瑞‧麥克伊羅)更只有0.008分。[詳全文]
台灣選手登上亞洲球王?

延續上週的話題:「一定得挑戰美巡賽呢?」其實就在我們週遭的亞巡賽,不但競爭深度愈來愈強,場數和獎金規模也不差,其中更不乏一些冠軍奬金超過四十萬美元的大賽。這個地方確實提供職業選手一個極佳的舞台,一方面增加比賽和旅行經驗,一方面又有機會賺取高額的獎金報酬,只不過想要取得資格的難度也一年比一年高了。目前在亞巡賽擁有全卡的台灣選手並不多,除了林文堂之外,就只有呂文德、呂偉智、汪德昌和林根基,年齡全都在三十歲以上,至於其他沒有躋進獎金榜前六十名,像張澤鵬等人,暫時以國家保障名額保住資格。[詳全文]
登上世界球王,賈西亞明年初有機會

對Sergio Garcia(瑟吉歐‧賈西亞)來說,這又是令人失望的一年,因為PGA錦標賽有機會贏球,結果最後錯失了三回合的領先優勢,又一次於四大賽中栽在Padraig Harrington(派洛‧哈靈頓)手上。然而,從整體面來看,這卻是神奇小子生涯最棒的一年,雖然全年所拿下的三勝還不如2001年的四勝,不過世界排名創下生涯新高的第二位,僅次於Tiger Woods(老虎‧伍茲)。[詳全文]
五百萬美元級賽事,這才是真正的「桿桿是錢」

「開球是秀,推桿是錢!」這是職業高爾夫比賽的老生常談,不過更直接的說法就是:桿桿是錢。其實,對於一些幾十萬美元的比賽來說,桿與桿之間的損失並不是很大,但如果是上週那種五百萬美元級的Barclays Singapore Open(新加坡公開賽),一個推桿沒進可就是三、四十萬美元之差,像Padraig Harrington(派洛‧哈靈頓)最後的五呎博蒂推桿沒進,便讓他錯失單獨第二,以及延長賽爭冠的機會。[詳全文]
一定得挑戰美巡賽嗎?

高爾夫的吸金能力一把罩,雖然全球目前面臨金融大海嘯,不過美巡賽剛剛公佈的2009年行程,扣掉尚未確定的秋季賽不算,平均每場比賽的總獎金竟超過六百萬美元,歐巡賽更準備在明年的杜拜上演一場千萬美元的超級大賽。就拿規模相對小很多的亞巡賽來說,這幾年也呈現蓬勃發展,選手的口袋跟著豐厚了起來。當然,最讓人稱羨的莫過於美巡賽。回顧Tiger Woods(老虎‧伍茲)出道的1996年,當時只要166,500美元就可以保住資格卡,不過十二年後卻只能排在二百零七名;[詳全文]
共1445/145(筆/頁),目前在 <<<  9192939495, [96], 979899100   >>>
 
Lookgolf Online Copyright ©2003. 
《羅開高爾夫頻道》版權所有 羅開數碼有限公司。轉載必究
Lookgol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Lookgolf.net.tw / Best Viewed in 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