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開新主張
球事e新聞
桿弟小報告
開心小白球
高爾夫教室
高球搶先報
瑪麗會客室
高球電視台
 
從學習尼克勞斯開始,崔京周贏得尼克勞斯

上個禮拜的Memorial Tournament(紀念日高球賽),韓國選手崔京周在尼克勞斯所設計的繆菲爾球場,前九洞就飆出三十桿,最後逆轉拿下生涯最大的一場比賽。就像威爾一樣,崔京周也提及了「金熊」對他生涯的影響,當然他沒有寫信,不過二十幾年前透過尼克勞斯的高爾夫書籍和相關錄影帶來學習高爾夫,也成為賽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出生於韓國離島Wando(莞島)米農家庭的高爾夫選手,原本是練舉重的。[詳全文]
高球選手韓森何其多,丹麥的安德斯最強!

打開歐巡賽的選手欄,音譯為「韓森」的名字不下數十個,一派叫做Hanson,大多為英格蘭人,當然也有瑞典人,像2005年贏得Open de España(西班牙公開賽)的Peter Hanson(彼特‧韓森),另一派則是以丹麥人為主的Hansen。很明顯地,丹麥掛的韓森還是比較有名,除了2002年曾經贏得Irish Open(愛爾蘭公開賽)的Søren Hansen(索倫‧韓森),另一個就是剛剛拿下BMW PGA Championship(歐洲PGA錦標賽)的Anders Hasen(安德斯‧韓森)。[詳全文]
韓國新人輩出,裴相文也是二十出頭!

韓國選手似乎對亞巡賽這個舞台不夠積極。所謂的不夠積極,指的是不會主動參加資格賽,不過這個在亞洲高壇逐漸崛起的新勢力,其實是極具競爭力的,而且不斷有新血選擇進入這個行業,並取得重大的勝利,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二十歲的年輕小伙子頻頻在球場上大出風頭。SK Telecom Open(南韓電信公開賽)由Bae Sang-moon(裴相文)以差距六桿,輕取世界排名前三十的澳洲名將Aaron Baddeley(艾隆‧貝德利),他只有二十歲。
[詳全文]
沙巴提尼,年底挑戰世界十強!

再不加把勁,Ernie Els(厄尼‧艾爾斯)和Retief Goosen(瑞提夫‧古森)的南非雙雄地位,恐怕要被小老弟給追過了。一位後起之秀是Trevor Immelman(崔佛‧伊梅爾曼),另一位則是Rory Sabbatini(羅瑞‧沙巴提尼),尤其是後者,上週雖然拖著疲憊的身驅來到Crowne Plaza Invitational at Colonial(殖民地邀請賽),但最後仍然順利在延長賽贏得生涯第四座美巡賽冠軍。[詳全文]
呂文德老來俏,四字頭的第二座亞巡賽

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任何職業運動的普遍現象,不過現今的台灣高壇卻顯得有點弔詭。看看國內的所有職業選手,在國際高壇罩得住的卻都是超過四十歲的「老怪物俱樂部」成員。游走於日、亞巡賽的林根基,今年七月即將邁入四十一歲;過去兩年各贏得一座亞巡賽的汪德昌,再過兩個多月就要變成四十五歲的「老人」,而剛剛贏得Macau Open(澳門公開賽)的呂文德,更已經過了四十四歲之齡。[詳全文]
威斯伍德終於「胡」了!

曾幾何時,Lee Westwood(李‧威斯伍德)在歐巡賽雖稱不上呼風喚雨,但贏球對他來根本就是家常便飯。然而,才短短的幾年,這位曾經終止Colin Montgomerie(柯林‧蒙哥馬利)獎金榜七連霸業的英格蘭選手,卻陷入了一勝不可得的窘境。威斯伍德總算睽違四年再度贏得冠軍了,只不過拿下的卻是一場總獎金只有百萬歐元的Valle Romano Open de Andalucia(安達路西亞公開賽)。「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竟然會歷經這麼久的時間才贏球,」威斯伍德說道[詳全文]
亞運雙金光環,金庚泰職業二連勝!

印度和泰國無疑是亞巡賽最具勢力的兩大集團,不過韓國在崔京周的美巡賽效應下,其實在世界高爾夫版圖上的勢力愈來愈強,只是許多一線選手不是選擇日巡賽,就是直接勇闖美國,讓人產生一種亞巡賽無能人的錯覺。當然,還是有很多選手在這個巡迴賽力圖向上,像今年球季引起矚目的焦點就有天生聽障的Lee Sung(李承晚),而年僅二十歲的Kim Kyung-tae(金庚泰)更在GS Caltex Maekyung Open(馬京公開賽)大出風頭。[詳全文]
糖尿病患到克服傷痛,佛普蘭克終於在家鄉贏球!

幾個禮拜前,就在Pablo Martin-Benavides(帕布羅‧馬汀‧貝納維迪斯)以業餘身份贏得歐巡賽Estoril Open de Portgual(葡萄牙公開賽),我們提到了1985年同樣以業餘身份贏得美巡賽Western Open(西方公開賽)的Scott Verplank(史考特‧佛普蘭克)。這兩位相差了二十二歲的職業選手之所以會被連結在一起,主要因為兩人都是奧克拉馬州立大學的選手,不過老學長不讓小學弟專美於前,幾個禮拜後馬上回敬一座冠軍獎盃。[詳全文]
頂著大學第一,瓦特尼打開勝利之門!

沉寂了三年,大學時期戰功彪柄的Nick Watney(尼克‧瓦特尼),終於用Zurich Classic of New Orleans(紐奧良菁英賽)這座冠軍,來證明自己當年多次榮膺年度最佳球員的實力。儘管在參賽名單不夠深的情況下,這場高獎金的比賽所換得的世界排名積分只有水準之下的二十八分,不過能夠贏球總是好事,至少正式打開贏球的大門。瓦特尼身長一米八七的加州選手,擁有三百碼的平均開球距離,是美巡賽少數能夠在大學畢業時就能以外卡參加夏天以後的賽事。[詳全文]
美巡賽開球王韓德,亞巡賽試圖東山再起!

Tiger Woods(老虎‧伍茲)幾乎主宰著近十年的美巡賽,但有一項數據可是伍茲多年來不曾登頂,那就是開球距離。眾所週知,John Daly(約翰‧達利)在荒唐的私生活之外,同時也帶動了所謂的巨砲秀。姑不論巨砲是否保證著低桿數,但觀眾看起來總是大呼過癮,所以此類巨砲群也通常極具觀眾緣,像是後來的Hank Kuehne(漢克‧基尼)、Scott Hend(史考特‧韓德),以及最近兩年的新科霸主Bubba Watson(布巴‧華生)。[詳全文]
共791/80(筆/頁),目前在 <<<  51525354, [55], 5657585960   >>>
 
Lookgolf Online Copyright ©2003. 
《羅開高爾夫頻道》版權所有 羅開數碼有限公司。轉載必究
Lookgol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Lookgolf.net.tw / Best Viewed in 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