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業餘球王系列8:麥克‧湯普森
自從業餘世界排名在2007年一月三十日問世以來,共出現了四位一週的短命球王,當今世界球王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首開先河,一年三個多月後輪到美國選手Michael Thompson(麥克‧湯普森)接棒,成為史上第八位業餘世界球王。[詳全文] |
那些年的業餘球后系列4:吳秀賢
有沒有發現,自從女子業餘世界排名在2011年二月十六日問世以來,球后寶座還沒有升起韓國的太極旗,其原因不外乎那些實力雄厚的韓國選手,向來在十六、七歲時轉職業,一路從小聯盟體系打到最高層級的韓巡賽,再伺機挑戰日本或美國LPGA巡迴賽。登上業餘世界排名之巔的韓裔女將倒是不少,先前已經介紹了紐西蘭的趙廷敏(Cho Jeong-min)和高寶璟(Lydia Ko),接下來是澳洲籍的吳秀賢(Su-Hyun Oh)和李旻智(Minjee Lee)[詳全文] |
那些年的業餘球王系列7:威利特
以今天的角度回頭看2007年的渥克盃,美國隊簡直是豪華陣容,而當時一分落敗的地主英愛聯軍明顯差了一截,不過多年後造就了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和Danny Willett(丹尼‧威利特)兩位大賽冠軍,其中來自英格蘭的威利特,半年後取代美國對手Rickie Fowler(瑞奇‧佛勒),成為史上第七位業餘球王。[詳全文] |
那些年的業餘球后系列3:高寶璟
緊接在日本女將片平佳乃(Mitsuki Katahira)和紐西蘭的Cecilia Cho(塞西莉亞‧趙),也就是後來改回韓國籍的趙廷敏(Cho Jeong-min)之後,高壇迎接史上最強的業餘選手高寶璟(Lydia Ko),從2011年四月二十七日至2013年十月十六日期間,連續統治了一百三十週。[詳全文] |
那些年的業餘球王系列6:諾斯特
並非每位前業餘球王都一帆風順,像來自英格蘭的Jamie Moul(傑米‧毛爾),如今回到老家Nayland Golf Club(奈蘭德高爾夫俱樂部)擔任駐場教練的工作,而美國選手Colt Knost(寇特‧諾斯特)同樣無法在圍繩內存活,年初在Waste Management Phoenix Open(鳳凰城公開賽)淘汰後,決定退出職業巡迴賽,轉行進入CBS體育網的媒體行業。[詳全文] |
那些年的業餘球王系列5:佛勒
兩年一度的渥克盃陣容,向來是未來之星的重要指標,其中2007年九月初在北愛爾蘭Royal County Down Golf Club(皇家唐郡高爾夫俱樂部)進行的這場美、英愛聯軍業餘對抗賽,從多年後的角度來看,堪稱是史上最豪華陣容,特別是美國隊,高達六成選手後來贏得美巡賽冠軍。Rickie Fowler(瑞奇‧佛勒)無疑是該屆最風光的選手,先以十八歲之齡成為美國隊最年輕的隊員,正式比賽四戰三勝[詳全文] |
那些年的業餘球王系列4:洛夫馬克
時間拉到2007年九月初在北愛爾蘭Royal County Down Golf Club(皇家唐郡高爾夫俱樂部)進行的渥克盃,美國隊的十人名單中集結了Dustin Johnson(達斯汀‧強森)等如今在美巡賽成名的人物。Jamie Lovemark(傑米‧洛夫馬克)才是當時最受矚目的選手之一,擠下英格蘭的Jamie Moul(傑米‧毛爾),成為史上首位登上業餘球王寶座的美國人。[詳全文] |
那些年的業餘球王系列3:毛爾
當業餘世界排名在2007年一月三十日首度放榜時,聯合王國集團包辦前三名,其中來自蘇格蘭Richie Ramsay(瑞奇‧雷姆塞)成為史上首位球王,接著北愛爾蘭的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取而代之,不過定於一尊者卻是如今消失在職業高壇的英格蘭人Jamie Moul(傑米‧毛爾)。[詳全文] |
那些年的業餘球王系列2:麥克羅伊
自從業餘世界排名在2007年一月三十日問世以來,共誕生四位一週的短命球王,其中來自北愛爾蘭的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首開先例,不過球王就是球王,更何況如果沒有當年那關鍵的七天,就沒有機會成為史上首位先後登上業餘和職業世界球王的選手。[詳全文] |
那些年的業餘球后系列2:趙廷敏
自從女子業餘世界排名在2011年二月十六日問世以來,還沒有韓國女將登上球后寶座,不過韓裔選手成群結隊,光是前六任就出現了五位,其中八歲移民至紐西蘭的Cecilia Cho(塞西莉亞‧趙),同年三月九日取代片平佳乃(Mitsuki Katahira),成為史上第二位業餘球后。[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