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妮有退步嗎?
有個女性友人很喜歡收看運動節目,最欣賞的NBA球隊是馬刺和塞爾提克,因為她喜歡鎮隊之寶Tim Duncan(提姆‧鄧肯)和Kevin Garnett(凱文‧賈奈特);最喜愛的網球選手是大滿貫賽一座接一座贏的Roger Federer(羅傑‧費德勒),而高爾夫則是跟球迷互動極佳的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這兩年,咱們台灣好不容易在LPGA出現大明星,從此關心曾雅妮更甚於米克森,每有比賽都會慣性登入LPGA官網,急著想看曾雅妮的最新成績。[詳全文] |
名將主戰場落寞,亞洲舞台反成轉捩點
亞巡賽似乎已經成為國際名將面臨低潮,暫時取得溫暖的舞台。來自蘇格蘭的八屆歐巡賽獎金王Colin Montgomerie(柯林‧蒙哥馬利)、目前高居世界排名第四位的英格蘭選手Paul Casey(保羅‧凱西),以及兩屆美國公開賽冠軍得主的南非名將Retief Goosen(瑞提夫‧古森),先後因為在亞洲的勝利而扭轉生涯的表現,現在則輪到韓國選手崔京周試圖在此翻轉頻頻下滑的職業生涯。蒙哥馬利無疑是這類型選手的代表性人物[詳全文] |
威斯伍德悲情不再,佛瑞克繼續求勝
世界排名從一數到十一,仔細觀察十一大高手最近兩年的表現,你會發現有兩位選手在這段期間一勝未得,竟然還能挺住如此高的排名,可見其超強的穩定性。巧合的是,就在上個禮拜的美、歐巡賽,兩大高手極有機會同週贏得睽違已久的冠軍盃,不過排名十一的英格蘭選手Lee Westwood(李‧威斯伍德)過關了,第九的Jim Furyk(吉姆‧佛瑞克)卻差了一桿,悲情之路依舊持續著。威斯伍德最後在Portugal Masters(葡萄牙名人賽)逆轉贏得自2007年British Masters(英國名人賽)以來的首勝[詳全文] |
歲末亞洲大賽連連,日本鳯凰盃風光不再
根據美巡賽規定,會員選手參加美巡賽不能收取出場費,不過美國以外的比賽則不在此限制,所以這段期間也成為重量級選手大賺外快的時間。就以世界排名第一的Tiger Woods(老虎‧伍茲)為例,出場費二百萬美元起跳,接下來預定的行程有在上海的WGC-HSBC Champions(冠軍高球賽)和Australian Masters(澳洲名人賽),後者的出場費甚至比總獎金還高出倍數。亞洲地區歲末的國際大賽以日巡賽的Dunlop Phoenix(登祿普鳳凰高球賽)為濫觴,從1973年以來一直會邀請世界級的選手參賽,也每每掀起一波高球熱潮,創造多位名將冠軍傳奇。
[詳全文] |
高爾夫重返奧運,台灣有多少機會呢?
高爾夫終於重返奧運大門了!不過從最後的反對票數來看,似乎透露不少奧委會會員並不歡迎高爾夫,或者壓根兒不認為高爾夫是項運動的雜音。想想看,同時投票的七人制橄欖球只有八票反對,高爾夫卻達二十七票,表示同一批投票人士,對兩種不同運動持有不同的態度。從另外方面來看,這何嘗不是高爾夫經過多年來的發展,許多人心中依然存在的「異見」?重返奧運殿堂,意味著全球性的曝光度大增,甚至以國家政策主導發展,擬定奪牌計劃,自然增加高爾夫的擊球人口。[詳全文] |
對聯邦快遞盃的「異想天開」!
第三屆聯邦快遞盃落幕了!Tiger Woods(老虎‧伍茲)最後在Tour Championship(巡迴錦標賽)逆轉擊敗同組的Kenny Perry(肯尼‧派瑞),不過卻被後面的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超越,吃下最近五場比賽的第三場第二。對伍茲來說,第二就是挫敗,不過球王難得在輸球後還笑容滿面,主要原因就美巡賽官網首頁的貼切標題:「We are the Champions!」原來總獎金三千五百萬美元的聯邦快遞盃,全都是額外獎賞,所以屈居第二的老虎,除了八十一萬美元之外,更大的收益是個人第二座聯邦快遞盃和千萬美元大獎[詳全文] |
高爾夫也有「小聯盟」!
「小聯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指的是美國職棒大聯盟球隊,作為旗下選手受傷和暫時下放的調整、復健之處,然後等待重返大聯盟。更重要的是,這個系統提供培養新秀比賽經驗和訓練的絕佳機會,只要表現夠好,就能伺機挑戰大聯盟,所以一般稱為附屬大聯盟某某隊的農場系統。以大聯盟的角度來看,國家巡迴賽(Nationwide Tour)之於美國巡迴賽和挑戰巡迴賽(Challenge Tour)之於歐洲巡迴賽,某種程度可以稱作兩大巡迴賽的「小聯盟」。[詳全文] |
聯邦快遞盃VS. 四大賽
連續三年,美巡賽打造所謂的「聯邦快遞盃球季」,從Mercedes Championship(賓士錦標賽)起跑到Wyndham Championship(溫德漢姆錦標賽)的例行賽,接著取一百二十五位選手晉級季後賽,並分四站比賽逐場淘汰至三十位選手,最後在Tour Championship(巡迴錦標賽)一決勝負,誰累積的分數最高,誰就是該年的聯邦快遞盃得主。簡單來說,這是一場總獎金高達三千五萬美元的大賽,抬頭贊助商為聯邦快遞,只是冠軍要歷經九個月才能揭曉。[詳全文] |
老傢伙也有機會贏的英國公開賽
高壇的四大賽大賽各有特色,我最喜歡的就是剛剛落幕的英國公開賽,其中很大程度不外乎無需拼著老命,熬夜熬到天亮才能看到結果,所以每年這段時間,都可以等在電機前,期待著最後幾個領先組陸續出發,一路看到最後一洞;只要別打進延長賽,基本上一點多就可以上床做夢,即使像今年這樣進入四洞延長加賽,多撐一個小時,也就能準備好眠了。[詳全文] |
如果高爾夫入奧,是不是該玩點不一樣的?
高爾夫重返奧運殿堂有一個好的開始,國際高爾夫聯盟(IGF)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努力打動國際奧委會,讓會員們願意在十月初票投高爾夫,如此入奧就大功告成。離上次奧運列入高爾夫已經是1904年的故事,地點在美國聖路易市,共有七十七位選手參加,其中七十四位是美國選手,三位是加拿大,總計發出七面獎牌,結果加拿大選手George Lyon(喬治‧里昂)拿下採用比洞賽的金牌,其他六面獎牌全由美國包辦,包括團體的金、銀、銅(個人為並列銅牌)。[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