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歲的傳奇,漢彌頓登上生涯高峰
還記得Honda Classic(本田菁英賽)的故事嗎?名不見經傳的Todd Hamilton(陶德‧漢彌頓)最後力克世界排名第四的Davis Love III(戴維斯‧洛夫三世),寫下2004年球季初一頁灰姑娘傳奇。漢彌頓,從來就沒有取得美巡賽資格,而且更七次在競爭激烈的Q-School慘遭滑鐵盧,直到2003年底才以並列第十六的成績,成為洛夫的新同事,但這已經是十五年後的事了。[詳全文] |
韓斯比,拒絕英國公開賽的澳洲人
每個人都很渴望參加一年一度的英國公開賽,而且大部份的人都求之而不可得,但這個世界上偏偏就有人不稀罕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放棄了爭奪葡萄酒瓶的獎盃。來自澳洲的Mark Hensby(馬克‧韓斯比),在拿下John Deere Classic(約翰迪爾菁英賽)之後,原本可以獲得Royal Troon(皇家吐倫)的入場券,不過他卻以自己球風並不適合蘇格蘭的濱海球場,再加上時間過於緊迫為由,最後捥拒了主辦單位的邀請。[詳全文] |
出身台灣的日本高球大師--陳清波
我國旅日高壇耆老陳清波,於日前(7/3)獲得日本巡迴賽組織(J.G.T.O)頒予「日本高球功勞獎」,表彰他對日本高爾夫運動的貢獻。這位曾在1960年代在日本職業高壇掀起一陣「清波旋風」的一代名將,其成就除了包括日本公開賽在內的日巡賽十二座冠軍獎盃外,其著作「現代高爾夫」對於日本高球運動的球技教學,更是居功厥偉。[詳全文] |
艾默斯,人生四十才開始
做老爸的絕對不可以對兒子食言,Stephen Ames(史蒂芬‧艾默斯)沒有毁掉為人父的威嚴,他在Western Open(西方公開賽)中實現了對兒子的一項承諾。「我跟他們保證,這一週我要贏一座獎盃。」艾默斯在拿下冠軍後說道:「這是自從鳯凰城之後,他們第一次跟我一起參加美巡賽,我告訴他們:『兒子啊,這個禮拜我要為你們贏一座冠軍!』」[詳全文] |
雷米西,新科法國球王
法國選手已經好久沒有出現在高壇新聞焦點上,Jean Van De Velde(尚恩‧范德費)和Thomas Levet(湯瑪斯‧李維)是大部份人僅存的回憶,不過自從兩人先後兵敗英國公開賽的延長賽之後,幾乎從此不見縱影。現在,法國人終於再度站上重要的賽事冠軍榜上了,Jean-François Remesy(尚恩法蘭克‧雷米西)最後以七桿之差,為法國人拿下睽違已久的Open de France(法國公開賽)冠軍。[詳全文] |
十三年資格卡掙扎史,唐尼克里夫苦盡甘來
在許多排名較高的選手將一半心思花在美巡賽的情況下,歐巡賽儼然已經成為無名小將一戰成名的舞台了,幾乎每兩週就會有一位從來不被期待的選手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來自英格蘭的Miles Tunnicliff(邁爾斯‧唐尼克里夫),就是其中之一的幸運兒。[詳全文] |
保羅‧凱西,英格蘭第一把交椅
自從不可一世的Nick Faldo(尼克‧佛度)逐漸凋零之後,英格蘭幾乎再也找不到具有代表性的頂尖選手。許多人開始在期待和猜測,誰會是佛度的接班人呢?翻開英格蘭藉的名單,Justin Rose(賈斯汀‧羅斯)、Ian Poulter(伊恩‧波特)、Brian Davis(布萊恩‧戴維斯)、Luke Donlad(路克‧唐諾德),或者Paul Casey(保羅‧凱西)。[詳全文] |
無名小卒肯恩,走出歐巡賽第一步
Simon Khan(塞蒙‧肯恩)是誰呢?一直到Celtic Manor Wales Open(塞爾特莊園威爾斯公開賽)之前,說實在的並沒有多少人記住個名字,但隨著第二回合一記又一記的博蒂進帳,他在一夕之間突然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肯恩沒有打破五十九桿的世界紀錄,不過九記博蒂,外加一隻老鷹,還是讓他打出低於標準桿十一桿的六十一桿,其中前九洞更是飆出二十七桿的驚人紀錄(平歐巡賽紀錄)。[詳全文] |
五十九歲的厄文,依然稱霸冠軍巡迴賽
Hale Irwin(霍爾‧厄文)已經五十九歲,對於冠軍巡迴賽的選手來說,這樣的年紀幾乎已經很難再有什麼競爭力可言。他比Craig Stadler(克雷格‧史達勒)或Jay Hass(傑‧哈斯)老八、九歲,也比Tom Watson(湯姆‧華生)或Tom Kite(湯姆‧凱特)老四、五歲,但球桿的準度和效率可一點也不比這些小老弟含糊。[詳全文] |
德魯曼,富豪PGA錦標賽只是個開始?
默默無聞的人在某場大賽突然擊敗所有選手,總是能帶給自己倍數的名氣和高額的獎金,一夕之間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從2002年PGA錦標賽的Rich Beem(李奇‧賓)、2003年英國公開賽的Ben Curtis(班恩‧寇蒂斯),再到2004年拿下Volvo PGA Championship(富豪PGA錦標賽)的Scott Drummond(史考特•德魯曼),這些都是小卒變英雄的代表例子。[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