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年前,契卡逃離共產鐵幕
除了Bernhard Langer(伯納德‧藍格),以及今年拿下一場歐巡賽冠軍的那位身材將近一百九十公分的Marcel Siem(馬賽爾‧席恩),我們幾乎聽不到德國選手在世界高爾夫佔有一席之地的新聞。然而,最近在美巡賽慢慢可以看到一位名叫Alex Cejka(艾利克斯‧契卡)德國選手,他曾經在名人賽前兩回合躍居領先,只不過後兩回爆出七十八和七十三桿的成績,讓他脫軌似地遠離領先榜。[詳全文] |
「爭議球王」史都華‧辛克
對Stewart Cink(史都華‧辛克)而言,能在落後九桿的情況下奮起直追,最後在延長賽第五洞以博蒂驚險拿下MCI Heritage(MCI傳承盃高球賽),這樣的表現確實一場重大的勝利。然而,備受爭議的「改善球位與否」事件在美國所引起的廣泛討論,卻也讓這座得來不易的冠軍完全走味。[詳全文] |
凱特等四人,入選2004年名人堂
雖然只是2004年的第二季而已,但World Golf Hall of Fame(世界高球名人堂)已經在日前正式宣佈今年的人選,Tom Kite(湯姆‧凱特)、青木功、Charlie Sifford(查理‧席佛德)以及Marlene Stewart Streit(瑪蓮娜‧史都華‧史翠德)等四人,將在今年年底連袂進入世界高球名人堂。[詳全文] |
美巡賽的悲情選手—傑夫‧馬格
長期以來,美巡賽的資格選秀一直以Q-School為主,不過在1990年時有了重大的變革。美巡賽當局成立了有美巡賽小聯盟之稱的Ben Hogan Tour(班侯根巡迴賽),並規定獎金榜前五名將可自動獲得隔年的美巡賽資格,這就是今日的國家巡迴賽。轉入職業後一直長期旅遊國外的Jeff Maggert(傑夫‧馬格)也在那年返回美國,並成為首屆的獎金王,接著在美巡賽之中佔有一席之地。[詳全文] |
台灣名人、國家好手的美巡新人-丹尼爾‧查普拉
「我覺得本週就在自己家裡,這好像回家一樣。」在國家巡迴賽拿下個人第一座冠軍查普拉說道:「我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農家小孩,接著到大城市去闖蕩,對我而言,這樣的想法挺有用的。」[詳全文] |
即將奔馳的黑馬-吉米‧沃克
「我的目標仍然相同!」Jimmy Walker(吉米‧沃克)在2004年拿下第一座國家巡迴賽的冠軍時說道:「顯然,你想要一年贏得三座冠軍,同時名列獎金榜前二十名,這座冠軍給我一個好的開始。」[詳全文] |
2004年高壇新秀傑克‧強森
Zach Johnson(傑克‧強森)和支持他的家人,以及那十人組成的「愛荷華強森軍團」,一直在等待著這一刻的到來,只是沒想到會來得這麼快。他站在BellSouth Classic(貝爾南方菁英賽)第十八洞的果嶺上,看著自己推出的小白球緩緩滾進洞內,內心真的有說不出的興奮。[詳全文] |
西班牙的「機械師」-希梅尼茲
六年前,隨著一代球王Severiano Ballesteros(塞維里安諾‧巴勒斯特羅)的逐漸没落,以及兩屆名人賽冠軍José María Olazabal(荷西‧馬利歐‧歐拉查寶)的起起伏伏,Miguel Angel Jiménez(明格‧安哲爾‧希梅內茲)成為西班牙最受矚目的球星,至少這樣的榮景持續到Sergio Garcia(瑟吉歐‧賈西亞)的出現。[詳全文] |
找到機會就封王的哈奈爾
職業高壇的瑞典男子選手真的很多,不過說實在的名氣大的倒是不多,目前世界排名最高的就是Fredrik Jacobson(費卓克‧亞克柏森)。相較亞克柏森2003年的強勢崛起,年長一歲的Christopher Hanell(克里斯多夫‧哈奈爾)確實黯淡無光,但隨著Madeira Island Open(馬德拉群島公開賽)的封王,多少撫平多年來一冠未得的遺憾。[詳全文] |
「笑面殺手」丸山茂樹
一百七十公分不到的身材,實在很難想像他的高爾夫實力會有何競爭性,不過丸山茂樹憑藉著個人過人的擊球技巧,以及燦爛的招牌笑容,在這個以西方人為主觀意識的高爾夫世界中,為自己站穩了一席之地。[詳全文] |